淮河能源報:新莊孜電廠穩生產 提效率 促發展 順利實現安全生產一周年
今年以來,淮河能源股份新莊孜電廠緊緊圍繞中心工作主線,主動克服工作任務重、部分人員分流、雙機運行人力資源緊張以及職工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等不利因素,在全廠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,順利實現安全生產一周年,創造了2號機組連續在網運行198天、雙機同時在網運行180天的歷史最好紀錄。
從規范抓起,健全安全管理防控機制
走進新莊孜電廠,機器隆隆的生產現場,一道道黃色標線十分醒目,整潔的白墻上,一句句安全警語簡潔明了。“黃線是誰都不能逾越的警戒線,它是保障安全的生命線,安全工作必須按照安全生產標準化嚴格管理。”該廠安全監督部門負責人說。該廠將每月安全標準化管理重點工作與生產任務一并下達,做到了同部署、同檢查、同考核、同獎懲,形成以思想重視、組織保證、技術優化、制度閉環為一體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體系。
新莊孜電廠將現場工作需要的各類檢查、操作、試驗等,由專業技術人員編訂統一的作業文件,先后組織制訂、修訂完善了16項生產管理制度和32項應急預案。目前,該電廠各專業的操作,小到輔機定期切換,大到機組啟停,均有運行技術標準,安全管理、技術管理、培訓管理、黨建思想政治等工作均建立了相關管理制度。
為進一步實現安全標準化作業的規范高效管理,保證生產運行、機組檢修每一項作業都安全可靠,該廠在發電部實行了“機組操作危險點防控提示票”,將各項操作的危險點防控提示細化補充到操作票,對安全風險實施超前防控。該廠還要求遇到重大操作時,廠領導與專業人員必須到現場監督確認。同時在設備部推行“設備檢修卡”制度,為設備定修維護和搶修工作確立規范的操作步驟、標準工藝、保存數據等提供歷史記錄。
從細節做起,強化主輔系統管理
2021年,新莊孜電廠面臨較大的安全生產壓力:設備缺陷日趨增多、檢修任務繁重、低熱值燃料供應困難,安全風險防控進一步加大;受電量計劃少、機組負荷低和環保要求高影響,增效空間逐步縮小,機組經濟運行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穩定機組運行,強化設備管理是前提。針對機組長周期運行工況的重點和危險點,該廠建立健全設備管理臺賬,詳細制定和落實設備運行、維護、消缺管理和考核辦法,深入推進標準化、預防性檢修工作,制定并實施了設備點檢巡視方案。嚴格執行設備定期維護檢查制度,不斷加大日常管理和監督考核力度。通過對機組主機保護和重要輔機保護邏輯重新優化完善、加強設備技改等手段使機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。電廠每月對安全隱患、風險管控進行專項分析評估,對存在的問題認真進行梳理,嚴控風險隱患。通過進一步完善設備缺陷管理,建立了“小缺陷當班消,大缺陷當天消,重大缺陷突擊消”的工作機制,確保設備管理“無盲區”。
精細運行管理,規范日常操作是保證。新莊孜電廠是循環流化床鍋爐,電廠始終將機組經濟運行、長周期運行作為生產組織的重點,通過挖掘機組運行潛能,優參數、降能耗、提效率、保穩定,機組運行水平實現穩步提高。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,發電部運行人員從源頭入手,推行燃料精細化管理,嚴控入爐煤顆粒。適時進行床料置換,保持正常流化效果,最大程度實現精益燃燒。不斷探索“低成本運營、效益最大化”的最佳途徑,不斷優化機組運行參數,促進發電標煤耗和廠用電率雙下降。在機組保運方面,電廠重點突出發電設備、系統的穩定和可靠,加強生產的組織、協調和管控,杜絕了故障停機,提高了電力生產質量和運行效率。
提高運行效益,推進技術創新是重點。為進一步做好降本增效工作,新莊孜電廠積極推進設備技術改造,提升機組安全經濟運行能力。全年共完成生產現場5個修舊利廢項目,價值約4萬元,減少了材料費用支出。推進燃料合理配置,有效降低生產成本,實現了電廠經營效益最大化。
下一步,新莊孜電廠將進一步強化對標管理,轉變生產方式,提升運行效率,積極探索煤泥摻燒新模式,提高煤泥摻燒比例,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水平,努力打造行業先進綠色火電。(秦建華 于建濤)